Price | RM73.00 |
Product SKU | 9789866131950 |
Brand | 基督教文艺 |
Reward Points | 73 |
Points Needed | 7300 |
Availability | Out Of Stock |
Shipping Fee |
Malaysia
Starting from RM6.00
|
内容简介
田立克认为魔魅(demonic)是民族主义的本质所在。 也即,民族主义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也同时有负面的破坏性。 因此,田立克以神律原则来批判它。 但民族主义在当代也是人的主要身份依归之一,以神律原则来批判,并不足够。
笔者因此整理了田立克的边界观。 边界不仅赋予存有以身份与意义,也指向了他者与往复跨越边界的重要性。 田立克的边界观不仅整合了他的神律原则,也很好地回应了民族主义有关身份与意义的问题,并且对当今全球化的处境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本书也分析了田立克与希尔斯这两位神学家对纳粹民族主义几乎是对立的观点,并指出田立克对民族主义的看法有着从含混(魔魅)、到负面(偶像崇拜)及到较正面(类宗教)的一个发展轨迹。 他晚年将民族主义看为类宗教,其实反映了他的一个美好愿望,也即民族主义若处理的好,在当下也可以是实现上帝之国的一种媒介。
序
博士论文终于就要出版了,心里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虽然毕业快两年,但这书的内容大体还是之前的模样,所以,还是保留我当初的论文致谢,也算是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吧。
论文得以完成,首先得感谢导师叶菁华教授在论文研究问题的制定、以及写作过程中的指引。 我依稀记得当初与他就研究问题所作的长时间讨论,不然就不会有这篇论文的开始。 此外,也感谢他和龚立人教授在论文proposal 答辩时所给予的指正,以及答辩后给予我的具体指导。 这使得论文的大方向与框架得以确立,因为我当初的研究问题与方向并没有这么深入, 也更有点偏向民族主义而非神学。 再次,也很感激导师在我博士期间生活方面上的一些指点,使我不仅在学术上有长进,灵性上也有开启。
其次得感谢的就是陈家富教授。 若没有他的指点与帮助, 我肯定无法顺利完成论文。 依稀记得看《社会主义抉择》一书时,我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就向他请教;也非常感谢他在我写完每一章时对我的指点与建议,以及推荐一些文章与书籍。 很是感恩,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有他亦师亦友的同行与帮助。
再次就是感谢赖品超教授对论文的一点肯定与帮助,以及提出诸多思考问题,这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也指出了我需要更多思考的地方。 此外,就是感谢外审专家何光沪教授就论文很多地方提出的改正。 他不仅指出论文里面一些语句上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多翻译、及写作上的建议,实在是感谢他的细心阅读及严谨作风,受教不浅。
在写作过程中,很感谢关瑞文教授推荐了The Perfect Dictatorship 一书,让我不仅对当代中国、也加深了对纳粹德国的认识。 而且,关老师也是我神学硕士的导师,他关于论文的每一句话都要有出处的教训,一直让我铭记于心。 也感谢谢志斌教授就论文研究问题与写作方法等方面的指点与帮助。 此外,也需要感谢王学晟师兄、王涛老师、王志希博士在我当初申请博士、写proposal 过程中的帮助。 再次,就是感谢王田同学对我论文的一些校正。
读博期间,解决住的问题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首先是感谢娜仁高娃与陶暐拟一家的接待,在他们家很开心地住了一年。 然后是感谢母校(崇基学院神学院)的收留,从屈蛇到正式入住神楼宿舍,想不到在神楼我竟不知不觉住了整整有两年之久。 能够在如此风水宝地读书、修行,真是三生有幸。 在这期间,实在是感谢一众室友的帮助与支持,有陈华正、彭星智、李建杰、黄阿哨、柯冠宇等,特别是华正与阿哨的帮助。 此外,就是感谢亚琪(KK) 的帮助,得以在中大附近的一个别墅中住了一个多月,完成了论文初稿。 最后就是感谢朱建忠博士一家的款待,得以在香港有个落脚之地。 虽然是村屋,但风景不错,下雨之时,还可以听着屋顶的雨声入睡,也是难得的亲近自然之乐。
在读博期间,也很感谢崇基学院礼拜堂署理校牧刘国伟先生的支持与接纳,在礼拜堂做了两年的义务宣教师,带领一些来自内地的研究生查经、思考信仰。 这不仅让我在教会生活上有了个归属,也给了我一个实践的平台,开拓了一些视野。 同时,也感谢以前在理大教职员福音使命团工作时认识的朱志远,多谢他一直的同行,一起喝酒聊信仰。 还有要感谢的是卢龙光牧师、李应新牧师、林荣树牧师、陈益锋牧师和陈唐素兰师母的关心,以及带我走遍香港大小山岗的行山同伴黄明信(Jason) 医生。
此外,就是感谢孩子妈妈、外公外婆一家对我两个宝贝儿子的照顾,让我得以安心读书。 也感谢我的父母、妹妹在背后的支持,让我心安;以及晓青的同行与陪伴,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与安慰。 最后也最重要的致谢,当然属于我们天上的父, 相信这一切背后都有着祂的护佑。 因祂与我同在,我就无所畏惧!
论文写作期间,也是香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 其中不仅有反送中运动带来的震荡,也有着疫情的冲击,使得我们的世界不再一样。 身处大时代浪潮中的自己,竟然只能顾着写论文,实在有点惭愧。 写完论文后,在安远老家有空时看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很被他为官爱民的行动所感动,这不也应是一个基督徒在时代中当有的行为吗?而苏东坡的豁达、他的浩然正气、他的敬天爱民在我眼中,也成了中国化的基督圣徒榜样。 毕业在即,「宝刀出鞘」,愿我在神的恩典之中,不仅有保罗传福音的热忱,也有东坡为民的心肠,为了真理,即或从此「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也在所不辞。 因为耶稣说, 「庄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 」(约4:35)
最后,论文最终的出版,除了特别再感谢四位老师专门写序以外,也要感谢评审专家的认可与提供修改的意见,以及中原大学幕后的工作与编辑人员。 愿一切荣耀都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直到永远!
2020年10月书于江西安远厚德小区
2022年9月修订于广州广东协和神学院
目录
总序/v
致谢/xi
陈序/xv
赖序/xvii
何序/xix
叶序/xiii
第一章 前言/1
第二章 田立克诠释历史的神学概念/25
第三章 纳粹德国的民族主义/49
第四章 田立克对纳粹民族主义的剖析/85
第五章 田立克与希尔斯在纳粹民族主义观上的异同/111
第六章 田立克的民族主义观/151
第七章 对田立克民族主义观的反思/195
第八章 总结/237
参考文献/243
内容连载
「魔魅」(Demonic) 这个词并非田立克首创,但他吸收了不同传统与思想家的观念,然后将它们整合入自己的系统里面,一个以上帝作为所有存有根基的系统里面。 按田立克理解,任何存在的、有限的事物都与那存有的根源相关联,或者是参与了那存有的丰满里面,或者是说存有的根基 (Ground of Being) 借着有限的事物而得以彰显。 这根基即是事物内在的深度,那用之不竭的深渊。 因此,从本体论上来说,任何有限的存在,都带着其内在那无穷无尽的存有根源以及实现这存有的渴望。 在这渴望的驱动下,存有总是想要突破它特定形式的限制,以实现其无止境的存在。 但任何实存的形式,都是有限的,若要实现那无穷无尽的存有本质,必然会带来对实存形式的突破。 这种对无限的渴求,这种实存内在创造性的根源所带来的,某种程度的自我超越及扭曲,也即是实存上的魔魅。 即是说,当存在的形式与存有的无穷无尽性在本质上合一时, 即是神圣 (divine);当它们分离时,就是魔魅 (demonic)。 这与鬼魔(satanic)是不同的,因为鬼魔是指完全的毁灭,没有任何的创造可能,因而在原则上是无法存在的。 因为,任何的存有,都有一定的形式,也即必须有一定的创造残留。 而魔魅也只能以被造物的形式存在。 也即,魔魅不可能是没有形式的 (formless),但它是一种对无条件形式 (unconditioned form) 的对抗,是任何形式的实现过程中,其内在非理性根源的爆发。 因此,魔魅即是指融合了创造性与毁灭性力量的一种存有,有着创造形式 (form-creating) 与毁灭形式(form-destroying) 的内在张力魔魅也是一种对现实的神话表达,它指向世界那结构性的、无法逃避的恶的权势。 38 即是说,这与上帝疏离的世界被恶的结构所奴役,而它背后的力量即是魔魅的力量。 这魔魅的力量不仅操控着个人、国家,甚至自然也在其范畴之下。 这种结构性的、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并不是人的主观意愿或努力可以改变的,它只能靠神圣的恩典结构来更正。 也即,魔魅在原则上只能被灵的临在所克服。 因为任何有关方法、目的与途径,以及解答的策略,都是属于知识或理性的范畴,因而是在魔魅的范畴之下。 任何对魔魅的人为抵抗,只会增加魔魅的权势。 因此,只有神性才能打破魔魅,只有恩典才能去除着魔 (possession),只有救赎性的命运才能取代毁灭性的命运。 虽然我们当下有必要去识别魔魅的伪装,动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去对抗魔魅,但最终的结局不在我们手上。 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魔魅在永恒的终局是被战胜的。
以上是魔魅的两个主要意思,但田立克到美国之后,他对魔魅的定义更多的是强调其偶像崇拜的本质,他说魔魅就是「将有条件的事物提升到无条件的地位上。 」这类似偶像崇拜,即是「将初级关怀的事物提升到终极的地位上。 」也因此,田立克时而地将这两个词连用 (demonic-idolatrous),用来描述那奴役人的力量。 这一定义,指出了魔魅的宗教特质, 也即「无论魔魅出现在哪里,它都显示出宗教特质,即使其外观是道德的或文化的。 」它是一种对抗神性的宗教 (antidivine religion)。 在晚期,田立克综合了他对魔魅的看法,认为「魔魅是消极的绝对。 它是将相对的和含混的事物(也即消极与积极的因素联合在一起)提升到绝对的位置。 这含混的事物,混杂着消极与积极、创造性与毁灭性的因素,被认为自己本身即是神圣的、被神化了“。
详细资料
作者:唐洪林
出版社: 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501
页数:304页